关于组织开展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2016年05月18日 22:05  点击:

各教学单位:

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竞赛评审规则、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竞赛申请承办办法以及竞赛实施计划等文件,已经于314日我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在执行中如有疑问请及时报告组委会,组委会设在学生工作处、团委。

 

附件:

1.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名单

2.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3.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4.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

5.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计划

6.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课题统计表

7.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2016330

 

 

 

 

附件1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名单

 

名誉主任:时宁国

    任:宋元文、谢军武

副主任:

学生工作处处长          教务处处长  高鸿斌

科技处处长     卢建兵

常务委员:

学生处副处长  尹新俐           教务处副处长   

学生处副处长  朵建文           学生处副处长   

团委书记     李文婷       

采矿工程系副主任       地质工程系副主任  赵培植

气象系副主任     赵继峰   机电工程系副主任  马晓虎

水电工程系副主任       信息工程系副主任  康等银

冶金工程系副主任  张源钊   测绘工程系副主任  王维力

应用化工系副主任  蔡明宏   民族工艺系副主任  王德方

财经商贸系副主任   

 

采矿工程系团总支部书记  张小祥

地质工程系团总支部书记   

气象系团总支部书记     赵文青

机电工程系团总支部书记  范陇强

水电工程系团总支部书记  王隆渊

信息工程系团总支部书记  张常利

冶金工程系团总支部书记  魏致慧

测绘工程系团总支部书记  张文清

应用化工系团总支部书记  马昊玮

民族工艺系团总支部书记   

财经商贸系团总支部书记  吴雨辰

竞赛组委会秘书处:

秘书长: 

副秘书长:       李文婷

 

 

 

 

 

 

 

 

 

 

 

 

附件2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第一章   

第一条  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由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科技处、团委承办,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第四条  竞赛的基本方式:我院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我院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推动学生学术科技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竞赛设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组委会由主管院领导及学生处、教务处、科技处、团委负责人和参赛各系、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组成。组委会设主任2名,副主任3名。

第六条  组委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

2.确认竞赛中的重大问题;

3.负责“挑战杯”竞赛活动与各系、学生社团组织协调;

4.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5.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七条  组委会设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组成组委会秘书处,负责组织竞赛活动并向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成员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办公室。

第八条  竞赛设立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二名,评审委员若干名。

评审委员会一经学院批准成立,则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九条  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

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

3.确定获奖作品等次名单。

第三章  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第十条  凡我院在校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第十一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课程设计(论文)、学术论、全国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及全省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第十二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参赛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第十三条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涉及燃气、电器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第十四条  参赛作品须由两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或教研组)推荐,其中一名必须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经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第十五条  每系、学生社团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少于6件,每人限报一件。

第四章  参赛作品资格审查和评判

第十六条  组委会授权秘书处在预审至终审决赛结束前接受参赛系、学生社团、学生、评委、教师对参赛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

第十七条  在终审决赛结束前,如出现被质疑投诉作品,组委会将对被质疑投诉作品的作者及所属系、学生社团进行质询。

第十八条  被质疑投诉作品是否具备参赛资格,由组委会在到会委员超过2/3的会议上投票表决,若参加表决委员中有2/3以上认为该作品不具备参赛资格,则评委会对该作品不予评审,其参赛资格随之取消。表决时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九条  组委会秘书处不受理匿名质疑投诉,对质疑投诉者的姓名、单位予以保密。质疑投诉者需提供相关证据或明确的线索。

终审决赛结束后,对作品的质疑投诉继续按本《章程》第三十一条执行。

第五章  展览、交流、转让

第二十条  评审委员会可推荐通过预审的作品参加展览。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

第二十一条  组委会将在竞赛的终审决赛阶段,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二十二条  组委会在终审决赛成绩公布后,举办成果转让活动;科技成果是否转让,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  竞赛组委会拥有组织转让获奖作品的优先权。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竞赛组委会可以出版获奖作品及评委评语。

第六章   

第二十四条  评审委员会对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7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进入终审决赛各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科技发明制作类中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第二十五条  参加终审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组委会向作者颁发证书。

第二十六条  竞赛以系、学生社团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团体总分第一名的系或学生社团将被授予“挑战杯”;团体总分第二至第四的系或学生社团将被授予“优胜杯”。

第二十七条  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组委会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计1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若获奖等级和个数完全相同,则名次并列。

第二十八条  竞赛按进入终审决赛的系或学生社团数30%左右评定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活动中组织工作突出和竞赛成绩进步较大的系或学生社团。组织奖由主办单位评定,组委会确认。组织奖以各系、学生社团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群众基础和成效、竞赛活动的发动宣传工作、对作品资格审查及初评情况、报送作品的规范性、布展以及组织学生观摩决赛情况等综合评定。

第二十九条  在符合竞赛宗旨、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前提下,可联合社会有关方面评选专项奖。专项奖不计分。

第七章   

第三十条  参加终审决赛作品的作者所在系、学生社团,应按时参加组委会安排的活动。

第三十一条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的作品保留1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组委会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系、学生社团团体总分及名次;如该系、学生社团获优秀组织奖,则取消该系、学生社团所获的优秀组织奖,通报组委会成员单位,并视情节轻重,给予作者所在系或学生社团取消下届参赛资格等处罚。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自组委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由竞赛主办单位和组委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附件3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一、本规则依据《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评审委员会依据本规则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二、评审委员会的组成

1.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具有高级职称的5名左右自然科学类专家和3名左右哲学社会科学类专家组成。

2.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二名,委员若干名,秘书长一名。下设若干专业组。

3.评审委员会下设由秘书长领导的秘书处,负责对参赛作品分类、统计、送阅和评审的组织服务工作。

4.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正、副主任、秘书长除外)在终审完毕之前,实行保密,在终审结束后可以公布。

5.评审委员会在向组委会报告终审结果后解散。

三、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参赛作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类进行评审。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两个阶段进行。预审评选出报送作品的70%左右的作品进入终审。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依3%8%24%65%的比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比例设奖。

4.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三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5.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评委不得参与对其所在系、其本人学生或直系亲属项目的评审工作。在评审结束之前,任何评委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宣布、泄露评审情况和结果。

6.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评审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四、评审程序

1.各系、学生社团按照《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报送的作品进行严格的资格及形式审查。

2.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对各系、学生社团组织协调领导小组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不合格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3.评审委员会对所有报送作品进行认真的初审,提出是否进入终审和获奖等级意见。

4.负责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作品终审的评委,在组委会安排的专门时间集体到展厅对作者提出问辩,并审看发明制作类作品的实物。

5.评委可以对所评审的作品的资格提出质疑,并提出质疑理由、证据或线索。受到评委质疑的作品,将提交竞赛组委会按程序审定其参赛资格。

6.评审委员会应于终审开始时在主任的主持下召开评委会全体会议,听取组委会对竞赛活动情况的通报。

五、各系、学生社团添加初评工作,由该系、学生社团评审委员会参照上述规则执行。

 

 

 

 

 

 

 

 

 

 

 

 

 

 

 

 

 

 

附件4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依据《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制定。学院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时必须参照本细则执行。组委会依据本细则判定被质疑和投诉作品的资格是否有效。

一、关于资格审查

1.凡在我院在校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2.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成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是学生。

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4.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作品,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5.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课程设计(论文)、全国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及全省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6.参赛作品须由两名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或教研组)推荐,其中一名必须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7.每个系、学生社团集体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少于6件,每个人限报一件作品。

8.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二、关于形式审查

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参赛学生必须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划“√”。

2.作品申报书相应栏目须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签章确认。

3.作品申报书B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据实填写;C表(科技发明制作)中的作品分类栏由作者按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在类别据实填写。此栏如填写有误,将影响作品的最终成绩;作品申报中的D表(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三、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归学生处、教务处、科技处、团委。

 

 

 

 

 

 

 

 

 

 

 

 

 

 

 

附件5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计划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科技处、团委承办。本届“挑战杯”竞赛坚持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以全面展示我院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水平,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学术氛围,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为西部大开发和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为根本目的,是我院大学生的高规格、大规模的学术科技活动。为了切实做好竞赛的各项组织工作,保证竞赛活动的圆满成功,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活动步骤与进程

(一)活动组织发动阶段(20163月)

1.召开组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计划》,作为本届竞赛的指导性文件。

2.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科技处、团委3三月上旬下达《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和由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有关文件。

3.各参赛系、学生社团在系党总支部、团总支部领导下,于20163月成立共同参加的本系竞赛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并制定本系、学生社团竞赛实施计划,在学生中作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作品组织申报阶段(2016321日至2016612日)

1.各参赛系、学生社团在全校学生中传达和学习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有关文件及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本届竞赛活动的有关事宜,指导学生作好参赛作品的申报工作。

2.各系于415日前组织开展本系“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课题初评会,组织专业教师将本系上报“挑战杯”课题进行筛选、评审,重点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以及预期效果等方面予以指导,组委会将派1名工作人员参会。

3.各参赛系、学生社团组织协调领导小组按《竞赛章程》规定对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学生申报作品进行初评,择优选出本系、学生社团参赛作品。

4.各参赛系、学生社团于2016612日前向组委会办公室报送已选定的作品(作品须为打印件)及《申报书》(一式两份)。

(三)资格及形式审查和预审阶段(2016613日至624日)

1.院组委会于2016624日前对申报作品的形式及作者资格进行审查,并根据作品类别、数量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

2.评审委员会根据《章程》研究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3.评审委员会于2016624日前完成对申报作品的预审,评选出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

(四)参赛及参展准备阶段(20167月—9月)

1.组委会于20167月初向各系、学生社团下达参加终审决赛通知及终审作品展览、演示等有关技术性规范和要求。

2.各系、学生社团按照组委会要求,于9月底以前做好参赛、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队准备工作。

(五)终审展示及总结表彰阶段(201610月中旬)

1.各系、学生社团参赛队于终审决赛前在学生工作处、团委报到,完成终审作品及学校宣传材料的布展等工作。

2.终审决赛前举行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报竞赛筹备情况、做资格及形式审查报告、通过终审决赛活动日程安排。

3.举行终审决赛开幕式。

4.终审决赛期间各项活动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日程安排》为准。

5.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活动要求

1.各参赛系、学生社团组织协调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本届竞赛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挑战杯”竞赛活动的宣传力度,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掀起一个崇尚学术科技、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潮。

2.各参赛系、学生社团要严格按照竞赛活动的安排步骤和时间进程作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

 

 

 

 

 

 

 

 

 

 

 

 

 

 

 

 

附件6

 

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课题统计表

 

序号

 

作品类别

作品名称

备注

 

 

 

 

 

 

 

 

 

 

 

 

 

 

 

 

 

 

 

 

 

 

 

 

 

 

 

 

 

 

 

 

 

 

 

 

 

 

 

 

 

 

 

 

 

 

 

 

 

 

 

 

 

 

 

 

 

 

 

 

 

 

 

 

 

 

 

 

 

 

 

 

 

 

 

 

 

 

 

 

 

 

 

 

 

附件7

序号:                     

编码: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称:                                        

称:                                        

(集体名称):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

科技发明制作B

A1. 申 报 者 情 况(个人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2.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定

 

 

 

 

  

 

性别

 

出生年月

 

学校全称

  

现学历

 

   

 

年级   

 

学制   

入学时间

作品全称

 

毕业论文题目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合作者情况

 

     

 

 

 

 

 

 

 

 

 

 

 

 

 

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意 

     是否为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学生。

       

若是,其学号为:              

                                   (部门盖章)

                                   

指导教师意 

1-2名)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指导教师签名:

                 

 

A2. 申 报 者 情 况(集体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

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

3.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定。

 

 

 

 

  

 

性别

 

出生年月

 

学校全称

  

现学历

 

   

 

年级   

 

学制   

入学时间

作品全称

 

毕业论文题目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其他作者情况

 

       

 

 

 

 

 

 

 

 

 

 

 

 

 

 

 

 

 

 

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意 

     是否为我院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专科生。

       

 

                                   (部门盖章)

                                   

指导教师意 

1-2名)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指导教师签名:

                  

B.申报作品情况(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定;

3.作品分类请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填写。

作品全称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作品撰写

的目的和

基本思路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

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所获奖励及鉴定结    

 

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技术及技术文献的检索   

 

申报材料清单(申报论

文一篇,相

关资料名称及数量)

 

科研管理

部门签章

 

                                         

C.申报作品情况

(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作品全称

 

作品所属领  

     A经济    B社会     C法律   D教育

作品撰写

的目的和

基本思路

 

作品的科

学性、先

进性及独

特之处

 

作品的实

际应用价

值和现实

指导意义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登载、所获奖励及

评定结果

 

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对比数据及作品中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

    省(市)      县(区)     乡(镇)      村(街)

单位            邮编          姓名          

电话            调查单位               人次

管理部门签章

 

 

 

     

 

D.申报作品情况(科技发明制作)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定;

3.本表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实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作品分类请按作品发明点或创新点所在类别填。

作品全称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必须说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作品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请提供技术性分析说明和参考文献资料)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评审、鉴定、评比、展示等活动中获奖及鉴定结果

 

作品所处阶段

      A实验室阶段  B 中试阶段  C 生产阶段

D           (自填)

技术转让方式

 

作品可展示的

 

□实物、产品   □模型   □图纸   □磁盘

□现场演示     □图片    □录像   □样品

使用说明及该作品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提供该作品的适应范围及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及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预测

 

  提出专利申请

                                       

                    申报日期          

  已获专利权批准

                                       

                  批准日期          

□未提出专利申请

科研管理部门

签章

 

 

 

                                    

E.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说明: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

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

 

F.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

说明: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

      2.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相同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

      3.推荐者填写此部分,既视为同意推荐;

      4、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仅被视为对推荐者身份的确认。

推荐者情况

   

 

性别

 

 

职称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

 

 

推荐者所在

单位签章

 

 

(签章)         

 

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   

 

 

请对作品的 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

 

 

其它说明

 

 

推荐者情况

   

 

性别

 

 

职称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

 

 

推荐者所在

单位签章

 

 

 

(签章)         

 

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    

 

 

请对作品的 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

 

 

其它说明

 

 

系(部)组织协调机

 

构确认并盖章

 

 

 

 

 

 

 

 

(团总支部代章)         

系(部)主管领导

 

确认盖章

 

                            

 

 

 

 

 

        

学院评审委员会

 

初评意见

 

 

 

 

 

 

 

评委签名

       

G.作品打印处

 

 

 

 

 

 

 

 

 

 

 

 

 

 

 

 

 

 

H.授权书

本人授权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办单位结集出版我的作品                   

                                                    

                                                  

 

 

专利权(著作权)所有人:

 

          

 

 

 

 

 

 

 

 

 

 

 

 

 

 

 

 

 

 

 

 

 

 

 

 

 

 

 

 

 

 

 

 

 

 

 

 

 

 

 

 

 

 

 

 

 

 

 

 

 

 

 

 

 

 

 

 

 

 

办公室                                      2016330日印发

 

上一条: 测绘工程系团总支简介 下一条:关于评选2014—2015年度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的通知

关闭

Baidu
sogou